当前位置: 财富池  >  知识库首页  >  债券知识  >  债券定价

债券定价

债券定价原理是指在1962年伯顿·马尔基尔在对债券价格、债券利息率、到期年限以及到期收益率之间进行了研究后,提出了债券定价的五个定理。这五个定理仍被视为债券定价理论的经典。

债券 债券定价

债券定价

债券定价原理

定理一: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到期收益率呈反比关系。即到期收益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降;反之,到期收益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会上升。


定理二:当债券的收益率不变,即债券的息票率与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固定不变时,债券的到期时间与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之间成正比关系。即到期时间越长,价格波动幅度越大;反之,到期时间越短,价格波动幅度越小。


定理三:随着债券到期时间的临近,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减少,并且是以递增的速度减少;反之,到期时间越长,债券价格波动幅度增加,并且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


定理四:对于期限既定的债券,由收益率下降导致的债券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同等幅度的收益率上升导致的债券价格下降的幅度。


定理五:对于给定的收益率变动幅度,债券的息票率与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之间成反比关系。即息票率越高,债券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小。

债券定价影响的因素

一是内部因素,包括债券的面值、债券的票面利息、债券的有效期、是否可提前赎回、是否可以转换、税收待遇、流通性、违约的可能性等。

二是外部因素,包括贴现率、基准利率、市场利率、通货膨胀水平、市场汇率等。

三是发行人发行成本。

免责声明

本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及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邀约、投资建议或承诺,请谨慎对待。